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 ->内容

携手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2025-01-02 11:48| 来源:新华网|阅读量:9083|

中铁十六局曹妃甸重工机械公司的工人在盾构设备生产车间工作。近年来,唐山市曹妃甸区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承载地,助推经济发展。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

冬日的清晨,朝阳唤醒大地。每天6时56分,一列复兴号高铁列车从北京西站出发,一路向雄安飞驰,沿途撒下创新的种子、合作的机遇,孕育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勃勃生机。

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初具规模,“六链五群”培育见行见效,230项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这一年,河北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携手京津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绘好承接疏解“实景图”

“星网”来了!2024年10月14日,首家注册落户雄安新区的中央企业——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区正式办公,点亮了新区空天信息产业链条上的“主星”。

一家央企,引来一条产业链。随着中国星网总部落地,58家空天信息领域企业落户雄安,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成立,空天飞行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落地雄安,空天信息产业版图有序铺展。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承接疏解加力提速。截至目前,首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进展顺利,第二批疏解单位承接工作有序展开,央企在新区设立各类机构近300家。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是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

于北京而言,疏解是倒逼城市转变发展模式。于京津冀而言,疏解则是带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合力,重塑区域发展格局。

全域对接、全面承接。河北各地从承接疏解中汲取新优势,在优化分工中集聚新动能。

京津冀“大冰箱”有了新动作。2024年6月4日,首衡智慧冷链二期项目在高碑店市开工建设。“该项目完工后,首衡高碑店市场的冷链食品存储能力将提高至50万吨。”首衡集团总裁魏树俭说。

疏解商户添了新订单。京津冀国际商贸城汇聚了来自原北京大红门、老动批等市场的4000余家商户。一位疏解自原北京大红门市场的商户谢晓秋说:“在固安三年间,老客户没有丢,销量每年增两成。”

互联网企业增了硬支撑。河北积极承接北京数据资源、算法训练与建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转移疏解,在廊坊、张家口等地发展大数据产业集群和先进算力,我省运营服务器规模超400万台。

在承接疏解中,河北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2024年以来,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实施亿元以上京津项目101个,完成投资180.95亿元。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实施亿元以上京津项目55个,总投资199.03亿元。

比数据更为可贵的,是三地主动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进行体制机制上的顶层设计。

建立三地党政主要领导协商机制,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和一系列专题工作组,京津冀三地不断创新机制,形成了从决策到落实的完整体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图景上,承接疏解浓重有力,重大国家战略不断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

链起产业“协作圈”

京津冀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更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牵手十年,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着新课题:如何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让京津冀迸发更强大的活力?

2024年12月26日,在瑞立美联制动技术有限公司,一台台空气压缩机有序走下生产线。产品检测合格后,第二天即出现在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瑞立美联总经理何建军说:“我们是北汽福田的二级配套供应商。目前,北京所有商用车的发动机配套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

造一辆汽车,蓄电池、行李架来自河北,车灯、座椅、变速箱来自天津,玻璃升降器、空气滤清器来自北京……

这是京津冀区域的“零部件总动员”,参与者是来自三地的几百家汽车配套厂商。数以万计零部件在汽车产业链上的“协同之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京津冀三地加强“六链五群”产业协同,共同打造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6条重点产业链,其中河北牵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产业。

2024年11月22日,分为北京顺义、天津武清和河北廊坊三个园区的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开园,力争在3至5年内形成千亿元产业规模。

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与唐山高新区合作成立河北唐山·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挖掘“机器人+”场景级应用,已征集京津冀地区90余家企业需求。

汽车和机器人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链式效应进一步强化。2024年1至11月,我省新能源车整车制造增长1.6倍,368家机器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5%。

抱团发展,协同创新。从经济接轨“深一度”,到链起产业“协作圈”,“1+1+1gt;3”的协同效果正在逐渐显现。

协同创新机制更完善。2015年设立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2024年有了新名字——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该产业园在国内首开“生产在河北、监管属北京”的跨区域管理体制先河,吸引60家京津等地的药企沧州“安家”。

“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渠道更通畅。我省主动对接中关村等创新策源地,支持京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河北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启动上线“京津冀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地图”。2024年1至11月,我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870.6亿元,同比增长25.2%。

变“虹吸效应”为“辐射带动”,河北不断用“接得住”实现“升级跳”,协同创新激发产业新活力。

织密百姓“幸福网”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棋局,全盘考量的是如何打破不均衡、不协调的局面,发展的每一步都指向民生。

早晚高峰,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十分热闹。往来车辆络绎不绝,成为冬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孟辉,家住大厂回族自治县,在北京上班。2024年9月29日,大桥建成投用,孟辉的“双城生活”切换得更加自如。他说:“有了厂通路,通勤时间至少节省40分钟。早晨可以多睡会儿觉,晚上能早点到家陪孩子,生活质量提升了,工作劲头更足了。”

作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点项目,厂通路全线通车,从大厂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距离缩短约5公里。通车三个多月,厂通路日均车流量超7000辆次。

京蔚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国道G109新线高速连通工程建成投用,京雄高速公路河北段二期工程开工,涿州至北京定制快巴线路开通……2024年以来,我省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品质,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

一条条高铁、一辆辆定制快巴,不是同城,又似同城。越织越密的交通网,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连接起无数个“孟辉”的生活港湾和梦想彼岸。

“幸福指数”连着民心。京津冀携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底色。

优质教育资源“跨省过河”。截至2024年9月,246所京津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370所学校开展跨省办学合作,河北高校与京津高校在学科建设、科研攻关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

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京津冀医联体增至70个,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增至8个。

政务服务加快同城化。京津冀三地社保卡“一卡通办”应用场景扩展至30项,涉及社会保障、交通出行、文化旅游、就医购药四大领域。

同时,河北瞄准京津市场需求,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河北蔬菜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超过四成。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京津来冀康养老年人超过37万人。

同心而行,三地并肩携手的脚步从未停止,一个发展更协调、动力更澎湃、民心更凝聚的京津冀正在拔节生长。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车主网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车主网-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sina.com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车主网 car.lmzcn.com 版权所有,备案号:沪ICP备20220177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