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 ->内容

“科技之眼”补全视界的残缺,守护美好生活

2023-05-17 16:04| 来源:健康在线|阅读量:16576|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阅读过任何书籍了,看不清书本上的文字,只能依赖别人读给我听,所以我的情绪也变得焦躁不安。”Sam Newman是一名黄斑变性患者,多年来不堪其扰。他真切的说道:“我极度渴望能够清楚的看见。”

正常人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蓝天白云,秋高气爽,空气中弥漫着桂花香气,景色清晰多彩,充满生机。

眼睛是心灵之窗,对于眼病患者来说,眼病盗取走了他们的“视力”,模糊、变形、黑点遮盖,他们眼里的世界是残缺不全的,无法感受阅读、旅行,甚至无法看清心爱之人的模样。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首份《世界视力报告》,全世界视力损伤或失明人数高达22亿人以上,并预测黄斑变性患者将从2020年的1.956亿增至2030年的2.433亿,病患数量将大幅增加,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将深受其害。

补全视觉拼图碎片,欣赏完整世界

从纳米机器人到智能仿生手,越来越多的“科技与狠活”正在延续人类的生命。

“我没想到有生之年还有科技能帮我恢复正常生活。”Sam Newman惊喜的说道。

Eyedaptic开发用于黄斑变性和其他视网膜疾病的视觉辅助软件,该软件搭载在杭州灵伴科技研发的增强现实硬件Air Pro上,在处理图像并增强像素后,重新显示来自用户周围环境的图像,避开病变位置,帮助患者看见周围的重要环境,减少因视力盲区带来的磕绊损伤。

现在,Sam Newman犹如凤凰涅槃重生,现在她可以恢复阅读、购物、参加戏剧和音乐会,身上满是蓬勃的生命力。“我已经开始订购杂志了,科技帮助我开启了新的人生。”

不仅如此,Air Pro研发的OCR+TTS低视觉辅助系统,可以精准识别11种语言文字,并通过语音读出来,解决患者需要依赖他人才完成文字阅读的问题。

随着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它不再只适用于精通技术的人群。Eyedaptic最新推出eye5,更易于使用、更轻、更舒适,任何年龄的任何患有中央视力丧失的人都可以使用。

研究表明视力障碍和认知能力下降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对于Eyedaptic首席执行官Cormier来说,这不仅仅是帮助人们看得更清楚,也是为了让他们尽可能地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Cormier说道:“我希望我的祖母能够从 Eyedaptic 的AR眼镜和辅助系统中受益,这将会极大提高她的生活质量。”

拉近与世界的距离,还原清晰色彩

“人们对视力的重视程度是其他感官的十倍以上。EYE5 使视力障碍患者能够获得改变生活的技术,以增强他们的视觉能力。” 医学博士 Vitreo 视网膜外科医生和 Eyedaptic 首席营销官 Mitul Mehta表示。

近日,Eyedaptic联合杭州灵伴科技在美国验光学会 2022 年年会暨博览会上推出全新的 EYE5 智能眼镜。最新型号将可穿戴性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涵盖了最广泛的中心视力丧失用例,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Eyedaptic EYE5解决方案配备了模拟自然视觉软件,通过一个小型嵌入式摄像头优化用户的功能性周边视觉,该摄像头捕捉用户所处环境、增强像素并重新显示图像,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语音交互实现。

Eyedaptic 首席执行官Jay Cormier 表示:“因为杭州灵伴科技Rokid Air Pro的高分辨率1080p显示和超宽视野,再加上高分辨率自动对焦摄像头,让AR技术能够帮助患者更好、更快的增强视觉能力。”

EYE5智能眼镜采用了先进的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算法,最新功能与 Eyedaptic 的自定义用户界面无缝集成。此外,EYE5 还提供 EyeSwitch 二合一功能,将可穿戴设备和手持式视觉辅助设备合二为一,解决用户需要针对不同场景使用多种产品的需求。

随着 Eyedaptic可穿戴设备的推出,现在可以让患有视网膜疾病的患者能够轻松不费力地提高其生活质量。

科技支撑生命,美好生活如期而至

临床研究已经证明Eyedaptic与杭州灵伴科技共同打造的基于Rokid Air Pro基础上的解决方案的实用性和功效。临床数据表明,能够帮助患者视觉能力提高了一倍以上,日常活动频率提高了5倍。无论是看电影、买菜还是电脑前工作基本与常人无异。

“leave nobody behind”是杭州灵伴科技的初心和使命,科技赋能更多的人,让更多人享受幸福美好生活!

诗人顾城曾写诗言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对光明的追逐是人类的本能,科技发展不仅叠加的是身体上的功能,越来越多的人也在科技发展中得到心灵救赎,避免浑噩度日。科技力量拯救生命,美化生活,终归还是人创造的奇迹。我们相信生命的无限可能,珍爱每一天!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车主网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车主网-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sina.com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车主网 car.lmzcn.com 版权所有,备案号:沪ICP备2022017705号